線上論文集
上世紀60年代歐美劇場對戲劇新形式的探索,包括集體即興劇場、社區劇場、政治劇場、教育劇場、跨領域劇場等,曾經相當程度的影響台灣對現代戲劇的思考和實踐。西方劇場重要流派的劇場理念,如達利歐۰弗(Dario Fo, 1926-)及其作品,葛羅托斯基(Jcrzy Grotowski, 1933-1999)所開創的「貧窮劇場」(Poor Theatre)或波瓦(Augusto Boal, 1931-2009)所開創的「受壓迫者劇場」(Theatre of the Oppressed)等,也因為現代劇場創作者的關注,被引介到臺灣來,而為較多人所熟悉。
然而,這一切,在今天看來,已出現了不小的距離感。
新世紀以來,劇團數量大增,創作琳瑯滿目,理念與手法各異其趣。隨著科技運用的提升,劇場製作分工也面臨調整,劇場元素、手法、美學不斷被翻新,乃至挑戰我們對「戲劇」的認知。
東方傳統戲劇自十九世紀末開始,面臨一波又一波西方戲劇的來襲,強勢文化所帶來的壓迫,絲毫不下於任何曾經發生過的政治殖民壓迫。超越地域性的邊緣與中心之抗爭,無時無刻不在進行中。經過了幾回合的論爭,在「保護傳統」和「轉型創新」的拉扯中,迎來了傳統戲劇的「現代」。無論「保護」或「創新」,當創作者面對的是現代觀眾,為現代觀眾而表演,「傳統再造」就成了註定要被不斷質疑和重建的歷程。還有不同的國與國之間,傳統與傳統,傳統與現代的合作,都在在開啟各自的想像和實踐。
大陸的情形頗為特殊,「改革開放」以來,經濟猛迅成長,帶來物質與消費的急遽變化,刺激了人們觀念、視野和民族自信的改變,對戲劇創造帶來巨大的影響。「中國崛起」下,硬體建構和表現形式被大幅翻新,離散於海外各地的華人戲劇活動對此也有所呼應。
幾乎與此同時,「全球化」風潮下的人們,正在共同經歷各種「大衰退」:經濟的、政治的、信仰的、價值的......。這個我們所處的時代,帶給我們社會集體的失落感甚至挫敗感,如何改變我們的精神狀態,形塑劇場的「當代」底蘊?
「當代」是對我們所處時代的積極描述。(相對於「古代」和「現代」)誠然,隨著時間的前進和創作的累積,「當代」劃線於何時,必然要不斷被重新思考和調整。我們要探問的是,越過一個又一個政治的、美學的和思潮的浪頭,涵攝獨特時代精神和時代美學的「我們時代的戲劇」,特徵為何?在一個如此消費主義和物質主義的時代,它是否/如何兼顧精神層面與理想?
當人們連走路、開車都要滑手機,當「幾分鐘看完XX電影」比看電影更普遍,當克隆寵物之後克隆愛人呼之欲出,劇場還會是過去的劇場,戲劇還會是過去的戲劇嗎?
臺大劇場國際學術研討會由臺灣大學戲劇學系主辦
預訂於2020年10月24日至10月25日(星期六、日)兩天舉行。歡迎以此主題為專長或有興趣的學者專家,踴躍參與。
本研討會徵求扣緊論述「我們時代的戲劇」各面向子題的論文:
子題一:科技的劇場運用和藝術
子題二:劇場技術與設計之理論與實踐
子題三:戲劇型態學、跨界戲劇研究
子題四:劇場敘事與非敘事
子題五:當代戲劇精神
子題六:當代戲劇美學
子題七:傳統戲劇的當代視野
子題八:表演與社會參與
子題九:戲劇研究方法學和理論的新視野